节后市场迎来一波稳健上涨赚钱效应越来越明显大有市场一飞冲天之势,市场该位置会迎来大涨吗?观点目前市场大涨依然较困难,原因3点:
市场上涨通道看似已经打开,此时如果发力大涨看似顺理成章,谁来带动指数大涨呢?市场想大涨离不开金融板块的发力,因为节后科技热度很高,都没有带动指数有多大涨幅,究其原因 金融这些权重表现弱。
而今年无疑是科技大年,人工智能为主旋律。
如果只看指数拉升,势必吸引更多资金去权重板块,反而对科技类个股形成虹吸效应。
涨指数不涨个股。
所以倒不如稳指数涨个股。
既能增加市场机会提升人气,也能让市场走势更加稳健,不像9月份那种大开大合。
所以指数与其大涨,不如稳涨给市场带来更多机会。
因为我们市场小盘股居多,持有小盘股的散户更多,如果能让它们有所表现,那么给散户带来的希望更明显,如果天天涨银行,指数天天涨,但市场赚钱效应无疑大幅度打折扣。
所以节后市场人气已经很高,但市场涨幅却一般,也是为此。
让指数为市场的机会增加保驾护航就行了。
控制市场热度,目前市场很多人是满意的,不满意的也只能怪自己技不如人,不会怪市场不好,如果接下拉市场一旦加速大涨,势必再次带动整个散户的疯狂,而疯狂的结果是一地鸡毛,怨声载道,9月份那波行情就是明显的例子,这种事情不会再次让它发生,也就意味只要有大涨基本上就会被打压控制节奏。
求稳是主旋律。
求涨时机不成熟。
带领市场大涨的权重板块成长性不足,以前金融和消费,地产这些权重板块带来市场大涨,它们本身具备成长性,现在这些权重板块 找不到能具备明显成长性的,这也意味中小盘有成长性 但对指数贡献小,大盘股没有谁具备成长性具备引领作用。
这就定调指数的那种大涨难出现。
目前看通过更多的中小盘股合力推动指数更高,它们权重低,但动力十足,通过合力增加市场人气,倒过来影响指数的表现。
让我们的市场慢慢实现蜕变,以科技为中心。
就如我们的经济慢慢从以地产为支柱变成数字经济为支柱一样,创新是生存的根本。
我们经济如此,金融市场也是如此,传统板块要慢慢被替代,科技慢慢成为主流。
这个转变过程金融市场不能出现大跌也不能大涨,要温和配合,给它们成长提供时间也提供温床。
所以市场此时不能涨太快,稳字当头,决定了市场一时半会无法出现那种大涨。
因此综合看市场短期依然以震荡求稳为主短期没有大涨出现。
投资顾问:王站迎
执业编号:A0380622060006
简介:
顶点财经首席投顾,科班出身,曾是浙江经视财富大直播栏目常驻嘉宾,推广大数据选股。
以及受邀浙江fm95广播评论员,广东珠江电台特约评论员。
是最早一批提出运用数据挖掘市场机会的资深投顾老师。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